近日,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“决胜收官‘十四五’谋篇布局‘十五五’教育强省篇”新闻发布会,系统展示了过去五年的教育成就与未来规划。其中,“百校千馆”思政育人实践、智慧教育平台建设、“教联体”促进教育均衡等创新举措,成为湖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亮眼名片。
在思政育人方面,湖北省首创的“百校千馆”平台打破了传统课堂边界,让思政教育焕发新活力。通过将全省上千个博物馆、科技馆等公共文化场馆转化为思政课的“超级课堂”,已有超过300万师生在沉浸式研学中触摸历史、感知发展。与此同时,全省推出的130多门“新时代中国”系列思政金课与“新三好”学生评价标准共同构建了立体育人格局。
据悉,全省建成的智慧教育平台已吸引750万师生家长注册使用,形成了“数字底座+公共平台+教育应用”的完整体系。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,“楚课联盟”上线358门开放课程,推动优质资源在全省高校间自由流动;职业院校建成57个虚拟仿真实训平台,终身教育领域开发的“荆楚学习广场”服务超过110万人次。今年5月在武汉成功召开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,发布的《数字教育合作武汉倡议》为全球数字教育发展贡献了湖北智慧。
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,湖北通过深化“教联体”建设有效缩小了城乡、校际差距。这一覆盖全省85%以上中小学校的创新机制,让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共建。黄冈市“县县有优质高中、镇镇有优质初中”的建设目标已初见成效,成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生动样本。随着学前一年免费政策惠及44.9万名幼儿,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超过98.5%,湖北公共教育服务质量在国家监测中位居全国第6,各项教育毛入学率指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。
湖北通过建立与产业发展联动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,近三年高校学科专业点调整比例超过20%。全省32个学科入选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,总数位居全国第四。值得一提的是,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,标志着湖北职业教育改革实现突破。全省组建的12个市域产教联合体、65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,为产业发展输送了70%以上的新增技术技能人才。
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翀 实习生 朱喆熙)
天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